各省份普通高考报名将于 10 月中下旬左右陆续开展,体育单招也将迎来新一届考生。历年来,参加体育单招的考生常被一些假象迷惑而陷入误区。以下是体育单招的几类常见误区:
忽视文化成绩,只求过线 体育单招综合分按文化分与体育专项分 3:7 的比例计算,这导致许多考生认为文化分不重要,仅以控制线为目标。然而,除非专项分极高且能拉开差距,否则在综合分计算中并不占优势,甚至可能无法被录取。专项高分段考生众多,以 24 年北体田径项目为例,40 位录取考生中有 39 人专项满分,此时比拼的就是文化分。根据2024 年已公布录取明细院校的数据显示,整体录取文化平均分达 335.56 分,北京师范大学以 448.76 分居首,苏州大学 397.39 分、中南大学 396.24 分,北体录取文化平均分也高达 391.86 分。这表明文化分虽占比 30%,但在录取中作用极大,越高越好。
只参考录取综合分最低分 每年填报志愿前后,大部分考生只盯着院校录取综合分的最低分,以此为参照罗列可报考学校并憧憬大学生活。但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此吃亏,因为有些院校综合分最低分较往年提高4 - 5 分甚至更高,导致考生落榜,如 24 年吉林体育学院跆拳道项目最低分比 23 年提高了 10.37 分。
未按最新考试标准针对性训练 每年考试前,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会发布专项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最新版本,其中常有变化。很多考生直到考场才发现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已变,仍按旧标准考试导致分数不高。除竞速类项目外,很多项目分为专项素质、技术能力、实战三部分,专项素质能力对拉开差距至关重要,考生应根据最新版考试方法和内容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,避免盲目训练,像 24 年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等项目评分标准变化较大,更需及时调整训练内容。
轻信报考内幕消息 体育单招先填报志愿后考试,每年填报志愿时总会有 “内部” 消息传出,如某某院校篮球项目报考人数少,但这些消息往往众人皆知,结果导致报考人数扎堆,录取分数飙升。
认为边远地区和民办学校好报考 许多考生按地域确定报考目标,觉得边远地区或非热门城市的体育单招院校报考人数少。但体育单招面向全国招生,当前考试人数逐年增加,没有绝对好考的学校,尤其是田径、柔道、拳击等录取率低的项目,涨分不可避免,边远地区院校也并非想象中好考。
报考盲目求稳 体育单招先报志愿后考试且录取志愿为顺序志愿,学校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,这导致很多考生为求稳报考分数较低的学校。当大部分考生都求稳时,就会造成大量考生扎堆往年分数较低的普通院校,竞争压力增大、分数提高,而一些重点院校竞争压力反而变小,甚至出现普通二本院校分数高于知名 985 院校的情况,如 2024 年河北体育学院田径类最低分 79.7 分,而吉林大学这样的 985 院校田径类最低分仅 79.5 分。